乔布斯自今年8月离任CEO,转任公司董事长,关于乔布斯的“公司遗产”开始在管理学界大为探讨,事实上,乔布斯的个人光鲜掩盖了苹果卓越管理与运营的光辉。本期“点滴积累”栏目我们将为您厘清乔布斯时代的苹果管理模式。
乔布斯时代的苹果管理分为运营与决策管理、营销与市场管理以及供应链管理三个梯队。第一梯队为核心高管团队,由具备专业知识的高级管理人员组成,是一个决策和创新集体,负责苹果产品设计和公司运作。这个集体的成员全权负责各自职责范围内的所有事情,值得一提的是,如果尽不到职责,也会被立即辞退。
苹果管理第二梯队主要涵盖营销和销售部门,占苹果46000名全职员工的大部分,其中刚从大学毕业的新面孔数量惊人,他们在苹果专卖店的“天才吧”(Genius Bars)后台埋头苦干,他们受过高等教育却庆幸自己有这份工作,这种氛围是乔布斯认真执行着里德•赫斯廷斯(Reed Hastings)创立的“人才密集”原则的结果,其主要思想是,一个超级员工能够做五个普通员工的工作,还免去了争吵、邮件抄送和人力资源部的干预。
苹果管理第三梯队由遍布亚洲的外包制造商员工大军组成,比如富士康(Foxconn)。苹果在20世纪90年代末退出了制造环节,建立外包制造关系,因此苹果没有存货,也没有工会。在供应链管理上,不去收购工厂、管理存货或者工厂员工,而是垄断现有零部件的市场,比如闪存,并为新部件成本昂贵的独家生产提供资金,为苹果赢得领先对手很久的时间。通过大量现金带给利润很薄的制造和组装企业,为苹果赢得了高度的忠诚和严格守约,再加上苹果的需求预测才能,苹果能够在不掌握所有权的情况下实现精准控制。
顶级企业的管理模式未必适应其它公司,正如乔布斯本人的纵横捭阖、自由不羁学也学不会,了解成功企业管理的目的可以给我们更广泛的思考维度,向往崇高才能走向卓越。
(据菲利普《乔布斯留给苹果的遗产》整理)
|